0%

习题-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凑数

凑数

凑数

凑数

ch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数据通信

B.资源共享

C.分布式处理

D.信息综合处理

解析

$\color{green}{\text{A}}$.数据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信息综合处理、负载均衡、提高可靠性等,但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数据通信功能,数据通信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onenan
5.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客户机

B.服务器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解析

$\color{green}{\text{D}}$.数据库管理系统

从物理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客户机是客户访问网络的出入口,服务器是提供服务、存储信息的设备,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P2P模式下,服务器不一定是固定的某台机器,但网络中一定存在充当服务器角色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由于在一个网络上可以没有数据库系统,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可能没有。

关于B可能要注意一下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onenan
6.计算机网络的资源主要是指()。

A.服务器、路由器、通信线路与用户计算机

B.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软件

C.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D. 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文件服务器

解析

$\color{green}{\text{C}}$.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选项A和D都属于硬件,选项B都属于软件,只有选项C最全面。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网络网络资源包括$\color{green}{\text{硬件资源}}$、$\color{green}{\text{软件资源}}$和$\color{green}{\text{数据资源}}$。我们日常说的「资源」指的是「$\color{green}{\text{数据资源}}$」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定义题Nonenan
7.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I.网桥 II.交换机 II.计算机软件 IV.路由器

A. I、II、IV

B.II、III、IV

C.I、III、IV

D. I、II、III

解析

$\color{green}{\text{A}}$. I、II、IV

资源子网主要由计算机系统、终端、联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组成。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负责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其任务是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

由此可知,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属于通信子网,只有计算机软件属于资源子网。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0.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覆盖的范围不同,还主要在于它们( ).

A.所使用的介质不同

B.所使用的协议不同

C.所能支持的通信量不同

D.所提供的服务不同

解析

$\color{green}{\text{B}}$.所使用的协议不同

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覆盖范围的不同,还在于它们所采用的协议和网络技术的不同,广域网使用点对点等技术,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

局域网和广域网都被划在了数据链路层,所以提供的服务是相同的
C:所能支持的通信量不同待考证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定义题概念不清nan
12.现在大量的计算机是通过诸如以太网这样的局域网连入广域网的,而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实现的。

A.路由器

B.资源子网

C.桥接器

D.中继器

解析

$\color{green}{\text{A}}$.路由器

中继器和桥接器通常是指用于局域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联网设备。目前局域网接入广域网主要是通过称为路由器的互联设备来实现的。

参考日常生活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

A.资源子网

B.路由器

C.通信子网

D.交换机

解析

$\color{green}{\text{C.}}$通信子网

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通信子网包括$\color{green}{\text{物理层}}$、$\color{green}{\text{数据链路层}}$、$\color{green}{\text{网络层}}$,而诸如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工作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物理设备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6.下列关于广播式网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共享广播信道

B.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

C.可以不要网络层

D.不需要服务访问点

解析

广播式网络共享广播信道(如总线),通常是局域网的一种通信方式(局域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因此不需要网络层,因而也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但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的服务必须通过服务访问点实现。

不需要网络层:参考厂房局域网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8.1968年6月,世界上出现的最早计算机网络是()。

A. Internet

B.ARPAnet

C.以太网

D.令牌环网

解析

$\color{green}{\text{B}}$.ARPAnet

ARPAnet是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它是因特网( Internet)的前身。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不是对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标。

A.提供标准语言

B.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

C.定义标准界面

D.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

解析

$\color{green}{\text{B}}$.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

分层属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范畴,选项A、C和D均是网络模型分层的目的,而分层的目的不包括定义功能执行的具体方法。

B选项中的「功能执行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具体实现,而分层的目标里面没有规定具体实现
C选项中的「标准界面」,不是指使用「窗口程序(windows这类gui可视化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中的界面,而是指每一层的「分$\color{green}{\text{界}}$」的界面,参考笔记里面描述的「各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概念不清nan
6.关于计算机网络及其结构模型,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RPAnet

B. Internet最早起源于ARPAnet

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计出了OSI/RM参考模型,即实际执行的标准

D. 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

解析

$\color{green}{\text{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计出了OSI/RM参考模型,即实际执行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计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即7层网络参考模型,但实际执行的国际标准是TCP/IP标准。

C肯定是错的
关于D:百度百科
谢的教材的p40,指出本来就是4层,但是便于理论学习折中成5层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概念不清nan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不具有()功能。

A.物理寻址

B.流量控制

C.差错校验

D.拥塞控制

解析

$\color{green}{\text{D}}$.拥塞控制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其作用包括物理寻址、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校验、数据重发等。网络层和传输层才具有拥塞控制的功能。

网络中才需要拥塞控制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能够最好地描述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A.提供用户和网络的接口

B.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C.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D.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和完整性

解析

$\color{green}{\text{D}}$.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和完整性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帧界定和帧同步;差错检测等。A是应用层的功能,B是物理层的功能,C是网络层的功能,D才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当数据由端系统A传送至端系统B时,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表示层

解析

$\color{green}{\text{A}}$.物理层

物理层以0、1比特流的形式透明地传输数据链路层递交的帧。网络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都为上层提交的数据加上首部,数据链路层为上层提交的数据加上首部和尾部,然后提交给下一层。物理层不存在下一层,自然也就不用封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7.下列说法中,正确描述了OSI参考模型中数据的封装过程的是( )。

A.数据链路层在分组上仅增加了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

B.网络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封装成分组,并增加第三层的地址和控制信息

C.传输层将数据流封装成数据帧,并增加可靠性和流控制信息

D.表示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分割成数据段,并增加相应的源和目的端口信息

解析

$\color{green}{\text{B}}$.网络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封装成分组,并增加第三层的地址和控制信息

数据链路层在分组上除增加源和目的物理地址外,也增加$\color{green}{\text{控制信息}}$;传输层的PDU不称为帧;表示层不负责把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分割成数据段,且负责增加相应源和目的端口信息的应会话是传输层。选项B正确描述了OSI参考模型中数据的封装过程,数据经过应用层、表示层、
层后,只是增加了第三层PCI。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OSI各层的功能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color{red}{\text{Q}}$: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实现相邻节点之间即点到点的数据传输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各层协议的PDU的名称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网络层的叫做数据报,传输层的叫做用户数据报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2016统考真题】在OSI参考模型中,路由器、交换机 (Switch)、集线器(Hub)实现的最高功能层分别是()。

A.2、2、1

B.2、2、2

C.3、2、1

D.3、2、2

解析

$\color{green}{\text{C}}$.3、2、1

OSI参考模型中的各层如右图所示。

集线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它工作在物理层。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它实现了网络模型的下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题中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实现的最高层功能分别是网络层(即3)、数据链路层(即2)和物理层(即1)。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2.在TCP/IP模型中,()处理关于可靠性、流量控制和错误校正等问题。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解析

$\color{green}{\text{C}}$.传输层

TCP/IP模型的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并负责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可以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或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

可靠性锁定传输层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4.上下邻层实体之间的接口称为服务访问点,应用层的服务访问点也称()。

A.用户界面

B.网卡接口

C.IP地址

D.MAC地址

解析

$\color{green}{\text{A}}$.用户界面

服务访问点(SAP)是在一个层次系统的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N层的SAP是N+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一般而言,物理层的服务访问点是“网卡接口”,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是“MAC地址(网卡地址)”,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IP地址(网络地址)”,传输层的服务访问点是“端口号”,应用层提供的服务访问点是“用户界面”。

很魔幻的一题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解析

$\color{green}{\text{联系}}$: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

$\color{green}{\text{区别}}$: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即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OSI参考模型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ch2.物理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道与通信电路类似,一条可通信的电路往往包含一个信道

B.调制是指把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C.信息传输速率是指通信信道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

D.在数值上,波特率等于比特率与每符号所含的比特数的比值

解析

D

信道不等于通信电路,一条可双向通信的电路往往包含两个信道:一条是发送信道,一条是接收信道。另外,多个通信用户共用通信电路时,每个用户在该通信电路都会有一个信道,因此A错误。调制是把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B错误。“比特率”在数值上和“波特率”的关系如下:波特率=比特率/每符号含的比特数,C错误。

  • 信息传输速率就是比特率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A.信道带宽和信噪比

B.码元传输速率和噪声功率

C.频率特性和带宽

D.发送功率和噪声功率

解析

A

依香农定理,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W log(1+S/N),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color{green}{\text{信道带宽}}$ 和 $\color{green}{\text{信噪比}}$ ,而信噪比与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和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有关,在数值上等于两者之比。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8.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

A.同步传输

B.异步传输

C.基带传输

D.频带传输

解析

D

将基带信号直接传送到通信线路(数字信道)上的传输方式称为 $\color{green}{\text{基带传输}}$ ,把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送到通信线路(模拟信道)上的方式称为 $\color{green}{\text{频带传输}}$ 。

  • Q:基带信号是数字信号吗?
  • A:基带信号是相对调制而言的,属于信源信号,没经过调制的信号。可以是数字信号也可以是模拟信号。参考文献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9.波特率等于( )。

A.每秒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次数

B.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C.每秒传输的周期数

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解析

$\color{green}{\text{A}}$

波特率表示信号每秒变化的次数(注意和比特率的区别)。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0.测得一个以太网的数据波特率是40MBaud,那么其数据率是()。

A.10Mb/s

B.20Mb/s

c.40Mb/s

D.80Mb/s

解析

$\color{green}{\text{B}}$.20Mb/s

因为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每位数据(一个比特,对应信息传输速率)都需要两个电平(两个脉冲信号,对应码元传输速率)来表示,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得数据率为(40Mb/s)/2 =20Mb/s。

注意:对于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需要两个信号周期,20MBaud的信号率可得10Mb/s的数据率,编码效率是50%;对于4B/5B编码,每4比特组被编码成5比特,12.5MBaud的信号率可得10Mb/s,编码效率是80%。

$\color{red}{\text{Q}}$:这里的$\color{green}{\text{数据}}$率不是信息传输速率吗?按照公式不是$\color{red}{\text{2}}$* 40=80吗:错题?

$\color{red}{\text{A}}$:题目,这里的一个$\color{red}{\text{码元}}$实际上就是一个二进制位,由于曼切斯特码是两个bit位编码一个$\color{green}{\text{信息}}$:中的比特位,所以相当于一个码元携带0.5个比特的$\color{green}{\text{信息}}$位,0.5*40 = 20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1.某信道的波特率为1000Baud,若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kb/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

A.2

B.4

C. 8

D. 16

解析

$\color{green}{\text{D}}$. 16

比特率=波特率×$log_2n$,若一个码元含有n比特的信息量,则表示该码元所需要的不同离散值为$2^n$个。数值上,波特率=比特率/每码元所含比特数,因此 $\color{green}{\text{每码元}}$ 所含比特数=4000/1000= $\color{green}{\text{4比特}}$ , $\color{green}{\text{有效离散值}}$ 的个数为$2^4$= 16。

参考谢书中的图: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这样子去理解题目,题目的波特率其实是传输$\varphi$的速率,所以按照题目意思相当于每个$\varphi$中携带了4000/1000=4比特,题目所谓的有效离散值的意思就是4个bit的可能取值个数,按照初中排列组合的知识为$2^4$= 16。
2021.10.4 更新,波特率立即为脉冲最好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已知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64kb/s,一个载波信号码元有4个有效离散值,则该信道的波特率为()。

A. 16kBaud

B.32kBaud

C.64kBaud

D.128kBaud

解析

B

一个码元若取$2^n$个不同的离散值,则含有n比特的信息量。本题中,一个码元含有的信息量为2比特,由于数值上波特率=比特率/每符号所含比特数,因此波特率为(64/2)k = 32kBaud。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有一条无噪声的8kHz信道,每个信号包含8级,每秒采样24k次,那么可以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是()。

A.24kb/s

B. 32kb/s

C.48kb/s

D. 72kb/s

解析

$\color{green}{\text{C}}$.48kb/s

无噪声的信号应该满足奈奎斯特定理,即最大数据传输速率=2W $log_2V$比特/秒。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得到答案是48kHz。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每秒采样24kHz是无意义的,因为超过了波特率的上限2W= 16kBaud,所以D是错误答案。

记得奈奎斯特公式是有个2的系数在最前面的,不要选$\color{green}{\text{A}}$了,无噪声所以只考虑奈奎斯特就好了,否则还需要考虑香农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4.对于某带宽为4000Hz的低通信道,采用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

A.4kb/s

B.8kb/s

C. 16kb/s

D.32kb/s

解析

$\color{green}{\text{D}}$.32kb/s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本题中W = 4000Hz,最大码元传输速率 = 2W= 8000Baud,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可表示$log_2 16$=4比特数据,所以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8000×4 =32kb/s。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5.二进制信号在信噪比为127:1的 4kHz信道上传输,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A.28000b/s

B. 8000b/s

C. 4000b/s

D.无限大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2进制信号就是用一个比特位来表示原始信息($\varphi$中只有一个bit位),此题没有给别的条件,需要同时考虑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6、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0Hz,信噪比为30dB,则该系统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A. 3kb/s

B. 6kb/s

C.30kb/s

D. 64kb/s

解析

$\color{green}{\text{C}}$.30kb/s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8.【2011统考真题】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A. 600Baud

B. 1200Baud

C. 4800Baud

D. 9600Baud

解析

$\color{green}{\text{B}}$. 1200Baud

波特率B与数据传输速率C的关系为C=B $log_2N$,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采用 $\color{green}{\text{4种相位}}$ ,也即可以表示 $\color{green}{\text{4种变化}}$ ,因此一个码元可携带$log_24$=2比特信息,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比特率/每码元所含比特数=2400/2= 1200波特。

四种相位可以理解为有4种变化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9.【2009统考真题】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

A. 12kb/s

B.24kb/s

c.48kb/s

D. 96kb/s

解析

$\color{green}{\text{B}}$.24kb/s

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有4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每个信号可以有16种变化,传输4比特的数据。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信息的最大传输速率为2W $log_2V$= 2x3k×4=24kb/s。

注意本题与第17题的区别:第17题已知波特率,而本题仅给出了带宽,因此需要先用奈奎斯特定理计算出最大的波特率。

  • 因为无噪声,所以用奈奎斯特定理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一个信道每1/8s 采样一次,传输信号共有16种变化状态,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6b/s

B.32b/s

C.48b/s

D. 64b/s

解析

$\color{green}{\text{B}}$.32b/s

由题意知,采样频率为8Hz。有16种变化状态的信号可携带4比特数据,因此由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8×4= 32b/s。

  • $\color{red}{\text{Q}}$:为什么这个地方不用像奈奎斯特定理一样前面有个2的系数
  • $\color{red}{\text{A}}$:其实是有的,但根据采样定理,采样频率为8Hz时,最大的带宽为4Hz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1.【2017统考真题】若信道在无噪声情况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不小于信噪比为30dB条件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则信号状态数至少是()。

A.4

B. 8

C. 16

D.32

解析

$\color{green}{\text{D}}$.32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线路复用通信能力的计算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red}{\text{Q}}$:尚不明白

  • $\color{red}{\text{A}}$:需要的通信能力,可以理解为复用器和分用器(见谢书)需要有采样频率

  • 2021.10.4 其实是很显然的道理,复用加起来的总速率等于线路的通信能力,需要注意:复用的每条 $\color{green}{\text{支路速率要相等}}$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PCM语音进行数字量化传输速率的计算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数据报交换

D.虚电路交换

解析

B

在 $\color{green}{\text{报文交换}}$ 中,交换的数据单元是报文。由于报文大小不固定,在交换结点中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另外报文经过中间结点的接收、存储和转发时间较长而且也不固定,因此不能用于实时通信应用环境(如语音、视频等)。

  • 经过后面的学习知道,数据报交换是比报文交换要快的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6.就交换技术而言,以太网采用的是()。

A.分组交换技术

B.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

D.混合交换技术

解析

A

在以太网中,数据以帧的形式传输。源端用户的较长报文要被分为若干数据块,这些数据块在各层还要加上相应的控制信息,在网络层是分组,在数据链路层是以太网的帧。以太网的用户在会话期间只是断续地使用以太网链路。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9.下列关于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路交换不提供差错控制功能

B.分组交换的分组有最大长度的限制

C.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它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服务

D.在出错率很高的传输系统中,选择虚电路方式更合适

解析

D

电路交换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A正确。分组交换对每个分组的最大长度有规定,超过此长度的分组都会被分割成几个长度较小的分组后再发送,B正确。由第27题的解析可知C正确、D错误。

虚电路的致命弱点:虚电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当网络中的某个结点或某条链路出现故障而彻底失效时,所有经过该结点或该链路的虚电路将遭到破坏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交换技术的选择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1. A、A、A、C、B

本题综合考查几种数据交换方式及数据报和虚电路的特点。

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传输时延小、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但其缺点是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网络通信量,不具备差错控制的能力,无法纠正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数据差错。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采用存储转发,传送的数据都要经过中间结点的若干存储、转发才能到达目的地,因此传输时延较大。报文交换传送数据长度不固定且较长,分组交换中,要将传送的长报文分割为多个固定有限长度的分组,因此传输时延较报文交换要小。

分组交换在实际应用中又可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数据报是面向无连接的,它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它不保证分组不被丢失,也不保证分组的顺序不变及在多长的时限到达目的主机。但由于每个分组能独立地选择传送路径,当某个结点发生故障时,后续的分组就可另选路径;另外通过高层协议如TCP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技术可以保证其传输的可靠性、有序性。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它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服务,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序性。但是由于所有分组都按同一路由进行转发,一旦虚电路中的某个结点出现故障,它就必须重新建立一条虚电路。因此,对于出错率高的传输系统,易出现结点故障,这项任务就显得相当艰巨。所以,采用数据报方式更合适。

注意:此题中的“出错率很高”意思是指出错率要比在早期的广域网中采用的电话网的出错率高很多。电话网的出错率虽然和数字光纤网的出错率相比很高,但实际上还是算较低的,所以早期的广域网大多采用虚电路交换的方案。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路交换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交换,而虚电路交换是逻辑上的连接,且一条物理线路只可以进行一条逻辑连接

B.虚电路的连接是临时性连接,当会话结束时就释放这种连接

C.数据报服务不提供可靠传输,但可以保证分组的有序到达

D.数据报服务中,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解析

34.D

电路交换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交换,例如电话线路;虚电路交换是多路复用技术,每条物理线路可以进行 $\color{green}{\text{多条}}$ 逻辑上的连接,A错误。虚电路不只是临时性的,它提供的服务包括 $\color{green}{\text{永久性虚电路}}$ (PVC)和 $\color{green}{\text{交换型虚电路}}$ (SVC),其中前者是一种提前定义好的、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建立时间的端点之间的连接,而后者是端点之间的一种临时性连接,这些连接只持续所需的时间,并且在会话结束时就取消这种连接,B错误。数据报服务是无连接的,不提供可靠性保障,也 $\color{red}{\text{不}}$ 保证分组的 $\color{green}{\text{有序到达}}$ ,C错误。数据报服务中,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携带 $\color{green}{\text{源地址}}$ 和 $\color{green}{\text{目的地址}}$ ;而 $\color{green}{\text{虚电路}}$ 服务中,在建立连接后,分组只需携带 $\color{green}{\text{虚电路标识}}$ ,而不必带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D正确。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35.下列关于虚电路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虚电路与电路交换没有实质性的不同

B.在通信的两个站点之间只可以建立一条虚电路

C.虚电路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拆除3个阶段

D.在虚电路上传送的同一个会话的数据分组可以走不同的路径

解析

虚电路属于分组交换的一种,它和电路交换有着本质的差别,A错误。虚电路之所以是“虚”的,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每个结点到其他结点之间可能同时有若干虚电路通过,它也可能同时与多个结点之间建立虚电路,B错误。一个特定会话的虚电路是事先建立好的,因此它的数据分组所走的路径也是 $\color{green}{\text{固定的}}$ ,D错误。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分组交换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注意数据的长度单位是B,速率的单位是b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39. 【2014统考真题】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A.信噪比

B.频率宽带

c.调制速率

D.信号传播速度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41.【2020统考真题】下列关于虚电路网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确保数据分组传输顺序

B.需要为每条虚电路预分配带宽

C.建立虚电路时需要进行路由选择

D.依据虚电路号(VCID)进行数据分组转发

解析

41.$\color{green}{\text{B}}$

虚电路服务需要有建立连接的过程,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分组到达终点的顺序与发送顺序相同,可以保证有序传输,不需要为每条虚电路预分配带宽。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试比较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并说明分组交换优越的原因。
解析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原理如下:用户数据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长度、校验码等辅助信息后,封装成PDU,发给下一个结点。下一个结点收到后先暂存报文,待输出线路空闲时再转发给下一个结点,重复该过程直到到达目的结点。每个PDU可单独选择到达目的结点的路径
不同之处在于:分组交换生成的PDU的长度较短且是固定的,而报文交换生成的PDU的长度不是固定的。正是这一差别使得分组交换具有独特的优点:① $\color{green}{\text{缓冲区易于管理}}$ ;② $\color{green}{\text{分组的平均延迟更小,网络中占用的平均缓冲区更少}}$ ;③ $\color{green}{\text{更易标准化}}$ ;④ $\color{green}{\text{更适合应用}}$ 。因此,现在的主流网络基本上都可视为分组交换网络。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假定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立一条100Mb/s的链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5000km,数据在链路上以光速3×108m/s传输。

1)计算该链路的最小RTT。

2)使用RTT作为延迟,计算该链路的“延迟×带宽”值。

3)在2)中计算的“延迟×带宽”值的含义是什么?

4)在月球上用照相机拍取地球的相片,并把它们以数字形式保存到磁盘上。假定要在地球上下载25MB 的最新图像,那么从发出数据请求到传送结束最少要花多少时间?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简单对比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个简单的电话系统由两个端局和一个长途局连接而成,端局和长途局之间由1MHz的全双工主干连接。在8小时的工作日中,一部电话平均使用4次,每次的平均使用时间为分钟。在所有通话中,10%的通话是长途(即通过端局)。假定每条通话线路的带宽是4kHz,请分析一个端局能支持的最大电话数。
解析

每部电话平均每小时通话次数=4/8=0.5次,每次通话6分钟,因此一部电话每小时占用一条电路3分钟,即20部电话可共享一条线路。由于只有10%的呼叫是长途,因此200部电话占用一条完全时间的长途线路。局间干线复用了 $10^6$ /(4× $10^3$ )= 250条线路,每条线路支持200部电话,因此一个端局能支持的最大电话数是200×250= 50000部。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T1系统共有24个话路进行时分复用,每个话路采用7比特编码,然后加上1比特信令码元,24个话路的一次采样编码构成一帧。另外,每帧数据有1比特帧同步码,每秒采样8000次。请问T1的数据率是多少?
解析

由于每个话路采用7bit编码,然后再加上1bit信令码元,因此一个话路占用8bit。帧同步码是在24路的编码之后加上 1bit,因此每帧有8bit×24+ 1bit = 193bit。

因为每秒采样 8000次,因此采样频率为8000Hz,即采样周期为1/8000s = 125 $\mu$ s。所以T1的数据率为193bit/(125× $10^{-6}$ s)= 1.544Mb/s。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个分组交换网采用虚电路方式转发分组,分组的首部和数据部分分别为h位和p位。现有L(L $\gg$ p )位的报文要通过该网络传送,源点和终点之间的线路数为k,每条线路上的传播时延为d秒,数据传输速率为b位/秒,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为s秒,每个中间结点有m秒的平均处理时延。求源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终点收到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双绞线是用两根绝缘导线绞合而成的,绞合的目的是()。

A.减少干扰

B.提高传输速度

C.增大传输距离

D.增大抗拉强度

解析

A

绞合可以减少两根导线相互的电磁干扰。

  • 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 (参考文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电缆中采用屏蔽技术带来的好处主要是()

A.减少信号衰减

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

C.减少物理损坏

D.减少电缆的阻抗

解析

B

屏蔽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成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 )

A.全双工

B.半双工

C.单工

D.不确定

解析

B

传统 $\color{green}{\text{以太网}}$ 采用 $\color{green}{\text{广播}}$ 的方式发送信息,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台主机发送信息,否则各主机之间就会形成冲突,因此主机间的通信方式是 $\color{green}{\text{半双工}}$ 。全双工是指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单工是指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同轴电缆比双绞线的传输速率更快,得益于()。

A.同轴电缆的铜心比双绞线粗,能通过更大的电流

B.同轴电缆的阻抗比较标准,减少了信号的衰减

C.同轴电缆具有更高的屏蔽性,同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

D.以上都正确

解析

C

同轴电缆以硬铜线为心,外面包一层绝缘材料,绝缘材料的外面再包围一层密织的网状导体,导体的外面又覆盖一层保护性的塑料外壳。这种结构使得它具有更高的屏蔽性,从而既有很高的带宽,又有很好的抗噪性。因此同轴电缆的带宽更高得益于它的高屏蔽性。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关于单模光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纤越粗,数据传输速率越高

B.如果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光的一个波长大小,那么光沿直线传播

C.光源是发光二极管或激光

D.光纤是中空的

解析

B

光纤的直径减小到与光线的一个波长相同时,光纤就如同一个波导,光在其中没有反射,而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单模光纤。

  • 光源只能是二极管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面关于卫星通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卫星通信的距离长,覆盖的范围广

B.使用卫星通信易于实现广播通信和多址通信

C.卫星通信的好处在于不受气候的影响,误码率很低

D.通信费用高、延时较大是卫星通信的不足之处

解析

C

卫星通信有 $\color{green}{\text{成本高}}$ 、 $\color{green}{\text{传播时延长}}$ 、 $\color{green}{\text{受气候影响大}}$ 、 $\color{green}{\text{保密性差}}$ 、 $\color{green}{\text{误码率较高}}$ 的特点。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12.【2018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层接口规范定义范畴的是()。

A.接口形状

B.引脚功能

C.物理地址

D.信号电平

解析

C

物理层的接口规范主要分为4种: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机械特性规定连接所用设备的规格,即A所说的接口形状。电气特性规定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等,如D所说的信号电平。功能特性规定线路上出现的电平代表什么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等)的用途,如B所说的引脚功能。选项C中的 $\color{green}{\text{物理地址}}$ 是 $\color{green}{\text{MAC地址}}$ ,它属于 $\color{green}{\text{数据链路层}}$ 的范畴。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关于物理层设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中继器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

B.利用中继器来扩大网络传输距离的原理是它将衰减的信号进行了放大

C.集线器实质上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D、物理层设备连接的几个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且不能连接具有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网段

解析

B

中继器的原理是将衰减的 $\color{green}{\text{信号再生}}$ ,而不是 $\color{green}{\text{放大}}$ ,连接后的网段仍然属于同一个 $\color{green}{\text{局域网}}$ 。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转发器的作用是( )。

A.放大信号

B.转发帧

C.存储帧

D.寻址

解析

A

转发器是物理层设备,不能识别数据链路层的帧,也无 $\color{green}{\text{寻址功能}}$ ,只具有放大信号的功能。

  • 寻址是谁的功能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两个网段在物理层进行互联时要求()。

A.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可以不同

B.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要相同

C.数据传输速率要相同,但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

D.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不同,但数据链路层协议要相同

解析

C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建立在物理通信介质的基础上,作为与通信介质的接口,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透明比特流传输。在物理层互联时,各种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如果不同,那么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发送方的速率高于接收方,接收方来不及接收导致溢出(因为物理层没有流量控制),数据丢失。

2)接收方的速率高于发送方,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但效率极低。

综上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必须相同。

另外,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如果是在数据链路层互联,那么要求数据链路层协议也要相同。对此总结是: $\color{green}{\text{本层及本层以下协议必须相同}}$ , $\color{green}{\text{本层以上协议可以不同}}$ 。

注意,在物理层互联成功,只表明这两个网段之间可以互相传送物理层信号,但并不能保证可以互相传送数据链路层的帧,要达到在数据链路层互通的目的,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相同(与第1题区分)。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般来说,集线器连接的网络在拓扑结构上属于( )。

A.网状

B.树形

C.环形

D.星形

解析

D

集线器的作用是将多个网络端口连接在一起,即以集线器为中心,所以使用它的网络在拓扑结构上属于星形结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不同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不同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同属一个广播域

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同属一个广播域

解析

A

集线器的功能是,把从一个端口收到的数据通过所有其他端口转发出去。集线器在物理层上扩大了物理网络的覆盖范围,但无法解决冲突域(第 $\color{green}{\text{二层交换机}}$ 可解决)与广播域(第 $\color{green}{\text{三层交换机}}$ 可解决)的问题,而且增大了冲突的概率。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ch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不包括()。

A.定义数据格式

B.提供结点之间的可靠传输

C.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D.为终端结点隐蔽物理传输的细节

解析

D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组帧,组帧即定义数据格式,A正确。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不可靠的物理连接上实现结点到结点的可靠性传输,B正确。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由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完成,C正确。数据链路层不必 $\color{green}{\text{考虑}}$ 物理层如何 $\color{green}{\text{实现}}$ 比特传输的 $\color{green}{\text{细节}}$ ,因此D错误。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不包括()。

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B.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C.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D.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解析

4.C

连接是建立在确认机制的基础上的,因此数据链路层没有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一般情况下,数据链路层会为网络层提供三种可能的服务: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一个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下列字符编码:A 01000111;B 11100011;ESC 11100000;FLAG 01111110在使用下列成帧方法的情况下,说明为传送4个字符A、B、ESC、FLAG所组织的帧而实际发送的二进制位序列(使用FLAG作为首尾标志,ESC作为转义字符)。

1)字符计数法。

2)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

3)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通过提高信噪比可以减弱其影响的差错是()。

A.随机差错

B.突发差错

C.数据丢失差错

D.干扰差错

解析

A

一般来说,数据的传输差错是由噪声引起的。通信信道的噪声可以分为两类:热噪声和冲击噪声。热噪声一般是信道固有的,引起的差错是随机差错,可以通过提高信噪比来降低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冲击噪声一般是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的,引起的差错是突发差错,它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无法通过提高信噪比来避免。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有关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数据链路层只能提供差错检测,而不提供对差错的纠正

B.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测出错误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正,也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

C. CRC校验码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比特错误

D.海明码可以纠正一位差错

解析

A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有两种基本策略: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常见的纠错码有 $\color{green}{\text{海明码}}$ ,它可以纠正 $\color{green}{\text{一位}}$ 差错。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为了纠正2比特的错误,编码的海明距应该为()。

A.2

B.3

C.4

D. 5

解析

5.D

海明码“纠错” $d$ 位,需要码距为2 $d$ +1的编码方案;“检错” $d$ 位,则只需码距为 $d$ +1。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对于10位要传输的数据,如果采用汉明校验码,那么需要增加的冗余信息位数是()。

A.3

B.4

C. 5

D. 6

解析

B

在k比特信息位上附加 $r$ 比特冗余信息,构成 $k$ + r比特的码字,必须满足 $2^r \geq$ k+r+1。如果k的取值小于等于11且大于4,那么r=4。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关于循环冗余校验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带r个校验位的多项式编码可以检测到所有长度小于等于r的突发性错误

B.通信双方可以无须商定就直接使用多项式编码

C. CRC校验可以使用硬件来完成

D.有一些特殊的多项式,因为其有很好的特性,而成了国际标准

解析

B

在使用多项式编码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预先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发送端按照模2除法,得到校验码,在发送数据时把该校验码加在数据后面。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也需要根据该生成多项式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 带r个校验位的多项式编码可以检测到所有长度小于等于r的突发性错误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crc例题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应该不会错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个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4kbls,单向传播时延为30ms,如果使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最大利用率达到80%,那么要求的数据帧长度至少为().

A. 160bit

B. 320bit

C. 560bit

D. 960bit

解析

3.D

设C为数据传输速率,L为帧长,R为单程传播时延。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最大利用率为(LC)/(L/C+2R)=L/(L+2RC)=L/(L+2×30ms×4kb/s)= 80%,得出L= 960bit。

$\dfrac{\dfrac{L}{4kb/s}}{\dfrac{L}{4kb/s}+60ms} = \dfrac{80}{100}$

  • 停等协议的信道利用率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2统考真题】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 kb/s,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列的比特数至少为()。

A. 5

B.4

C.3

D.2

解析

B

数据帧长度是不确定的,范围是128~512B,但在计算至少窗口大小时,为了保证无论数据帧长度如何变化,信道利用率都能达到最高,应以最短的帧长计算。如果以512B计算,那么求得的最小帧序号数在128B 的帧长下,达不到最高信道利用率。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时间128×8/(16× $10^3$ )=64ms;发送一帧到收到确认为止的总时间为64+270×2+64=668ms;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668/64 = 10.4帧,发送这么多帧至少需要用4位比特进行编号。

  • GBN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后退N帧)
  • $\color{red}{\text{Q}}$ : 为什么列方程不对,设收到确认前发了k帧,帧的长度为m, $f=\dfrac{\dfrac{m \times k}{16kb/s}}{\dfrac{m \times k}{16kb/s}+(2k-1)t}$,求f最大时,k的值
  • 因为是后退N所以,在没收到确认之前,不能发下一个窗口,窗口无限大的话也没有意义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若采用后退N帧的ARQ协议进行流量控制,帧编号字段为7位,则发送窗口的最大长度为()。

A.7

B.8

C.127

D.128

解析

C

接收窗口整体向前移动时,新窗口中的序列号和旧窗口的序列号产生重叠,致使接收方无法区别发送方发送的帧是重发帧还是新帧,因此在后退N帧的ARQ协议中,发送窗口WT≤ $2^n$ -1。本题中n=7,因此发送窗口的最大长度是127。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对于窗口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最多可以有()帧已发送但没有确认。

A. 0

B. n-1

C. n

D. n/2

解析

B

在连续ARQ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窗口总数-1。例如,窗口总数为8,编号为07,假设这8个帧都已发出,下一轮又发出编号07的8个帧,接收方将无法判断第二轮发的8帧到底是重传帧还是新帧,因为它们的序号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对于回退N帧协议,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等于窗口总数-1,因为它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所有的帧保证按序接收。因此对于窗口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其发送窗口大小为n-1,即最多可以有n-1帧已发送但没有确认。

  • $\blacktriangleright$( $\color{red}{\text{Q}}$ :选择重传的窗口不就是n吗)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滑动窗口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从1开始编号的话,最后一题选C,但是题目是从0开始编号,所以选A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4统考真题】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使用后退N帧协议( GBN)传输数据,甲的发送窗口尺寸为1000,数据帧长为1000字节,信道带宽为100Mb/s,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立即利用一个短帧(忽略其传输延迟)进行确认,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时延是50ms,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速率约为()。

A. 10Mb/s

B. 20Mb/s

C. 80Mb/s

D. 100Mb/s

解析

C

考虑制约甲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因素。首先,信道带宽能直接制约数据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一定是小于等于信道带宽的;其次,主机甲、乙之间采用后退N帧协议,那么因为甲、乙主机之间采用后退N帧协议传输数据,要考虑发送一个数据到接收到它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多少数据,甲的最大传输速率受这两个条件约束,所以甲的最大传输速率是这两个值中小的那一个。甲的发送窗口的尺寸为1000,即收到第一个数据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1000个数据帧,也就是发送1000×1000B = 1MB 的内容,而从发送第一个帧到接收到它的确认的时间是一个帧的发送时延加上往返时延,即1000B/100Mb/s + 50ms + 50ms = 0.10008s ,此时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MB/0.10008s = 10MB/s = 80Mbl/s。信道带宽为100Mb/s,所以答案为min{80Mb/s,100Mb/s} =80Mb/s,选C。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5统考真题】主机甲通过128kb/s卫星链路,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链路单向传播时延为250ms,帧长为1000字节。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为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80%,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

A.3

B.4

C. 7

D. 8

解析

15.B

从发送周期思考,开始发送帧到收到第一个确认帧为止,用时为T=第一个帧的传输时延+第一个帧的传播时延+确认帧的传输时延+确认帧的传播时延,这里忽略确认帧的传输时延。因此T=1000B/128kb/s + RTT=0.5625s,接着计算在T内需要发送多少数据才能满足利用率不小于80%。设数据大小为L字节,则(L/128kb/s)/T≥ 0.8,得L≥7200B,即在一个发送周期内至少发7.2个帧才能满足要求,设需要编号的比特数为n,则2”-127.2,因此n至少为4。

  • 我是直接从信道带宽的角度考虑 $128 \leq \dfrac{1000 \times 8 \times n}{500 \times 10^{-3}}$,求出来n=8,帧数为8,但是需要加1, $2^4 \geq 9$,所以比特数为4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8统考真题】主机甲采用停止-等待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数据传输速率是3kb/s,单向传播时延是200ms,忽略确认帧的传输时延。当信道利用率等于40%时,数据帧的长度为()。

A.240比特

B. 400比特

C. 480比特

D. 800比特

解析

D

信道利用率=传输帧的有效时间/传输帧的周期。假设帧的长度为x比特。对于有效时间,应该用帧的大小除以数据传输速率,即x/(3kb/s)。对于帧的传输周期,应包含4部分:帧在发送端的发送时延、帧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程传播时延、确认帧在接收端的发送时延、确认帧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单程传播时延。这4个时延中,由于题目中说“忽略确认帧的传输时延”,因此不计算确认帧的发送时延(注意区分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传输时延也称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帧的传输周期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帧在发送端的发送时延x/(3kb/s),其次是帧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程传播时延200ms,最后是确认帧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单程传播时延200ms,三者相加可得周期为x(3kb/s)+ 400ms。代入信道利用率的公式,求出x =800bit。答案选D。

  • 我的一开始的算法算法:$\dfrac{x}{400 \times 10^{-3}} \geq 3000 \times \dfrac{40}{100}$
  • 需要加上传输时间:$\dfrac{x}{400 \times 10^{-3} + \dfrac{x}{3000}} \geq 3000 \times \dfrac{40}{100}$
  • 思想:信道就是传输速率,信道利用率,相当于此时信道与用满传输速率之间的比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9统考真题】对于滑动窗口协议,若分组序号采用3比特编号,发送窗口大小为5,则接收窗口最大是()。

A.2

B.3

C. 4

D. 5

解析

17.B

从滑动窗口的概念来看,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 1;后退N协议: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 1;选择重传协议: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在选择重传协议中,需要满足:发送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 $2^n$ ﹔接收窗口大小不应超过发送窗口大小,因此接收窗口大小不应超过序号范围的一半,即≤ $2^{n-1}$ 。根据以上规则,采用3比特编号,发送窗口大小为5,接收窗口大小应≤3。

  • $\color{red}{\text{Q}}$ :发送窗口不是也应该小于, $2^{n-1}$ 吗,3bit变成4bit感觉题目就没有问题了

参考文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20统考真题】假设主机甲采用停-等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帧,数据帧长与确认帧长均为1000B,数据传输速率是10kb/s,单项传播延时是200ms。则甲的最大信道利用率为()。

A. 80%

B. 66.7%

C.44.4%

D.40%

解析

18.D

发送数据帧和确认帧的时间均为t = 1000×8b/10kb/s = 800ms。发送周期为T=800ms + 200ms + 800ms+ 200ms = 2000ms。信道利用率为t/T×100%=800/2000 = 40%。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20统考真题】假设主机甲采用停-等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帧,数据帧长与确认帧长均为1000B,数据传输速率是10kb/s,单项传播延时是200ms。则甲的最大信道利用率为()。

A. 80%

B. 66.7%

C.44.4%

D. 40%

解析

18.D

发送数据帧和确认帧的时间均为t = 1000×8b/10kb/s = 800ms。发送周期为T=800ms + 200ms + 800ms + 200ms = 2000ms。信道利用率为t/T×100%= 800/2000= 40%。

  • 注意不要少算确认帧的时间
  • 一个算式搞定: $\dfrac{\dfrac{8000}{2 \times \dfrac{8000}{10k} + 200*2}}{10k}$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选择ARQ协议中,设编号用3bit,发送窗口 $W_T$ =6,接收窗口 $W_R$ =3。试找出一种情况,使得在此情况下协议不能正确工作。
解析

对于选择重传协议,接收窗口和发送窗口的尺寸需满足:接收窗口尺寸 $W_R$ +发送窗口尺寸 $W_T$ ≤2”,而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 $W_R$ + $W_T$ $=9 \geq 2^3$ ,所以是无法正常工作的。举例如下:

发送方:01234567012345670

接收方:01234567012345670

发送方发送0~5号共6个数据帧时,因发送窗口已满,发送暂停。接收方收到所有数据帧,对每个帧都发送确认帧,并期待后面的6、7、0号帧。若所有的 $\color{green}{\text{确认帧}}$ 都 $\color{green}{\text{未到达}}$ 发送方,经过发送方计时器控制的超时时间后,发送方再次发送之前的6个数据帧,而接收方收到0号帧后,无法判断是新的数据帧还是旧的重传的数据帧。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假定卫星信道的数据率为100kb/s,卫星信道的单程传播时延为250ms,每个数据帧的长度均为2000位,并且不考虑误码、确认帧长、头部和处理时间等开销,为达到传输的最大效率,试问帧的顺序号应为多少位?此时信道利用率是多少?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对于下列给定的值,不考虑差错重传,非受限协议(无须等待应答)和停止-等待协议的有效数据率是多少?(即每秒传输了多少真正的数据,单位为b/s。)

R=传输速率( 16Mb/s )

S=信号传播速率(200m/us )

D=接收主机和发送主机之间传播距离( 200m )

T=创建帧的时间( 2us)

F=每帧的长度( 500bit )

N=每帧中的数据长度( 450bit )

A=确认帧ACK的帧长( 80bit )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这里的非受限,就是可以一直发,没有应答帧传过来
  • $\color{red}{\text{Q:}}$ 什么时候可以利用满带宽,什么时候不可以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数据传输速率为50kb/s的卫星信道上传送长度为1kbit的帧,假设确认帧总由数据帧捎带,帧头的序号长度为3bit,卫星信道端到端的单向传播延迟为270ms。对于下面三种协议,信道的最大利用率是多少?

1)停止-等待协议。

2)后退N帧协议。

3)选择重传协议(假设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相等)。

解析

最大信道利用率即每个传输周期内每个协议可发送的最大帧数。由题意,数据帧的长度为1kbit,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50kb/s,因此信道的发送时延为1/50s = 0.02s,另外信道端到端的传播时延=0.27s。本题中的确认帧是捎带的(通过数据帧来传送),因此每个数据帧的传输周期为(0.02+0.27 + 0.02+0.27)s = 0.58s,

1)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发送方每发送一帧,都要等待接收方的应答信号,之后才能发送下一帧;接收方每接收一帧,都要反馈一个应答信号,表示可接收下一帧。其中用于发送数据帧的时间为0.02s。因此,信道的最大利用率为0.02/0.58= 3.4%。

2)在后退N帧协议中,接收窗口尺寸为1,若采用n比特对帧编号,则其发送窗口的尺寸W满足1 < W ≤ $2^n$ -1。发送方可以连续再发送若干数据帧,直到发送窗口内的数据帧都发送完毕。如果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那么可以继续发送。若某个帧出错,则接收方只是简单地丢弃该帧及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及所有的后续数据帧。根据题目条件,在达到最大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发送窗口的大小应为$2^n$-1=7,此时在第一帧的数据传输周期0.58s 内,实际连续发送了7帧(考虑极限情况,0.58s后接收方只收到О号帧的确认,此时又可以发出一个新帧,这样依次下去,取极限即是每个传输周期0.58s内发送了7帧),因此此时的最大信道利用率为7×0.02/0.58=24.1%。

3)选择重传协议的接收窗口尺寸和发送窗口尺寸都大于1,可以一次发送或接收多个帧。若采用n比特对帧编号,则窗口尺寸应满足:接收窗口尺寸+发送窗口尺寸≤$2^n$,当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尺寸相等时,应有接收窗口尺寸≤$2^{n-1}$且发送窗口尺寸≤$2^{n-1}$。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若干数据帧,直到发送窗口内的数据帧都发送完毕。如果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那么可以继续发送。若某个帧出错,则接收方只是简单地丢弃该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

和2)问中的情况类似,唯一不同的是为达到最大信道利用率,发送窗口大小应为$2^{n-1}$=4,因此,此时的最大信道利用率为4×0.02/0.58= 13.8%。

  • 这个3bit就相当于1k里面的数据了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某个卫星信道上,发送端从一个方向发送长度为512B的帧,且发送端的数据发送速率为64kb/s,接收端在另一端返回一个很短的确认帧。设卫星信道端到端的单向传播延时为270ms,对于发送窗口尺寸分别为1、7、17和117的情况,信道的吞吐率分别为多少?
解析

这里要注意题目中的单位。数据帧的长度为512B,即 512×8bit = 4.096kbit,一个数据帧的发送时延为4.096/64 = 0.064s。因此一个发送周期时间为0.064+2x0.27=0.604s。

因此当窗口尺寸为1时,信道的吞吐率为1×4.096/0.604=6.8kbls;当窗口尺寸为7时,信道的吞吐率为7×4.096/0.604= 47.5kb/s。

由于一个发送周期为0.604s,发送一个帧的发送延时是0.064s,因此当发送窗口尺寸大于0.604/0.064,即大于等于10时,发送窗口就能保证持续发送。因此当发送窗口大小为17和 117时,信道的吞吐率达到完全速率,与发送端的数据发送速率相等,即64kb/s。

  • $\color{green}{\text{注意}}$ 吞吐率是求有效的传输速率
  • $\color{red}{\text{Q:}}$ 又出现了完全利用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7年真题 GBN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注意是GBN
  • $\color{red}{\text{Q:}}$ 为什么是重传5各帧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TDM所用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A.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

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

C.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

D.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解析

D

时分复用TDM共享带宽,但分时利用信道。将时间划分成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参与带宽共享的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从表面上看,FDM比 TDM能更好地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但现在计算机网络更多地使用TDM而非FDM,其原因是()。

A. FDM 实际能力更差

B. TDM可用于数字传输而FDM不行

C. FDM技术不成熟

D. TDM能更充分地利用带宽

解析

B

TDM与FDM相比,抗干扰能力强,可以逐级再生整形, $\color{green}{\text{避免干扰的积累}}$ ,而且数字信号比较容易实现自动转换,所以根据FDM和TDM的工作原理,FDM适合于传输模拟信号,TDM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CSMA/CD协议的定义中,“争议期”指的是()。

A.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

B.信号从线路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时间

C.从发送开始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D.从发送完毕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解析

A

CSMA/CD协议中定义的冲突检测时间(即争议期)是指,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09统考真题】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l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率是200000km/s。若最小数据惯长度凤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增加一段距离,增加两倍的时延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us.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

A. 20bit

B.200bit

C. 100bit

D. 1000bit

解析

D

来回路程=10000×2m,往返时间RTT=10000×2/(200× $10^6$ )= $10^{-4}$ ,最小帧长度=W× RTT1000bit。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Hub,以太网帧,CDMA/CD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1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 协议是()

A. CSMA

B.CDMA

c. CSMA/CD

D. CSMA/CA

解析

CSMA/CA是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中的协议,它在CSMA的基础上增加了冲突避免的功能。ACK帧是CSMA/CA避免冲突的机制之一,也就是说,只有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回的ACK帧后,才确认发出的数据帧已正确到达目的地。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4统考真题】站点A、B、C通过CDMA共享链路,A、B、C的码片序列分别是(1,1,1,1)、(1,-1,1,-1)和(1,1,1,-1)。若C从链路上收到的序列是(2,0,2,0,0,-2,0,-2,0,2,0,2),则C收到A发送的数据是()。

A. 000

B. 101

C. 110

D. 111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注意:-1是代表0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共享信道的。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其优缺点如何?
解析

CSMA/CD是一种 $\color{green}{\text{动态}}$ 的介质随机接入共享信道方式,而TDM是一种 $\color{green}{\text{静态}}$ 的信道划分方式所以从对信道的利用率来说,CSMA/CD用户共享信道,更灵活,信道利用率更高。

TDM 不同,它为用户按时隙固定分配信道,用户没有数据传送时,信道在用户时隙就浪费了;因为CSMA/CD让用户共享信道,因此同时有多个用户需要使用信道时会发生碰撞,从而降低信道的利用率;而在TDM中,用户在分配的时隙中不会与其他用户发生冲突。对局域网来说,连入信道的是相距较近的用户,因此通常信道带宽较大。使用TDM方式时,用户在自己的时隙中没有发送的情况更多,不利于信道的充分利用。

对于计算机通信来讲,突发式的数据更不利于使用 TDM方式。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组N个站点共享一个56kb/s的纯ALOHA信道,每个站点平均每100s输出一个1000bit的帧,即使前一个帧未发送完也依旧进行。问N可取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

对于纯ALOHA协议,其 $\color{green}{\text{信道利用率}}$ 为0.184,因此可用带宽是0.184×56kb/s。每个站需要的带宽是1000/100= 10b/s。因此,N可取的最大值是10304/10 $\approx$ 1030。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0 统考真题】某局域网采用CSMA/CD 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是2km,信号传播速率是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的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为止,最短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字节)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的前导码)?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red}{\text{Q:}}$ 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为 $\color{green}{\text{1500B}}$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2统考真题】以太网的MAC协议提供的是()。

A.无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B.无连接的可靠服务

C.有连接的可靠服务

D.有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解析

A

考虑到局域网信道质量好,以太网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来使通信更简单:①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②不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因此,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服务,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差错的纠正由高层完成。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如果使用5类UTP来设计一个覆盖范围为200m的 10BASE-T以太网,那么需要采用的设备是()。

A.放大器

B.中继器

C.网桥

D.路由器

解析

B

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所能支持的最大长度是100m,因此若要覆盖范围为200m的以太网,则必须延长UTP所支持的长度。放大器是用来加强宽带信号(用于传输模拟信号)的设备(大多数以太网采用基带传输);中继器是用来加强基带信号(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的设备。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网卡实现的主要功能在()。

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C.物理层和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解析

A

通常情况下,网卡是用来实现以太网协议的。网卡不仅能实现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还涉及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及数据缓存等功能,因而实现的功能主要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每个以太网卡都有自己的时钟,每个网卡在互相通信时为了知道什么时候一位结束、下一位开始,即具有同样的频率,它们采用了()。

A.量化机制

B.曼彻斯特机制

C.奇偶校验机制

D.定时令牌机制

解析

B

10BASE-T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曼彻斯特编码提取每个比特中间的电平跳变作为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无须额外的同步信号,因此是一种“自含时钟编码”的编码方式。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关于以太网地址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太网地址就是通常所说的MAC 地址

B. MAC地址又称局域网硬件地址

C. MAC地址是通过域名解析查得的

D.以太网地址通常存储在网卡中

解析

C

域名解析用于把主机名解析成对应的IP地址,它不涉及MAC地址。实际上,MAC地址通常是通过ARP协议查得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同一局域网中的两个设备具有相同的静态 MAC地址时,会发生()。

A.首次引导的设备排他地使用该地址,第二个设备不能通信

B.最后引导的设备排他地使用该地址,另一个设备不能通信

C.在网络上的这两个设备都不能正确通信

D.两个设备都可以通信,因为它们可以读分组的整个内容,知道哪些分组是发给它们的,而不是发给其他站的

解析

C

在使用静态地址的系统中,如果有重复的硬件地址,那么这两个设备都不能正常通信,原因是:第一,目的MAC地址等于本机 MAC地址的帧是不会被发送到网络上去的;第二,其他设备的用户发送给一个设备的帧也会被另一个设备接收,其中必有一个设备必须处理不属于本设备的帧,浪费了资源;第三,正确实现的ARP软件都会禁止把同一个MAC地址绑定到两个不同的IP地址,这就使得具有相同MAC地址的设备上的用户在会话时都发生时断时续的现象。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IEEE 802.3标准规定,若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在无中继的情况下,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

A. 500m

B.200m

C. 100m

D. 50m

解析

A

以太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4种:粗缆、细缆、双绞线和光纤。同轴电缆分50Q基带电缆和75宽带电缆两类。基带电缆又分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

10Base5:粗缆以太网,数据率为10Mb/s,每段电缆最大长度为500m;使用特殊的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收发器完成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的功能。

10Base2:细缆以太网,数据率为10Mb/s,每段电缆最大长度为185m;使用BNC连接器形成T形连接,无源部件。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802.3标准定义的以太网中,实现“给帧加序号”功能的层次是()。

A.物理层

B.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D.网络层

解析

C

以太网没有网络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信号的编码和译码、比特的接收和传输;MAC子层的主要功能是: $\color{green}{\text{组帧和拆帧}}$ 、 $\color{green}{\text{比特差错检测}}$ 、 $\color{green}{\text{寻址}}$ 、 $\color{green}{\text{竞争处理}}$ ;LLC子层的主要功能是: $\color{green}{\text{建立和释放}}$ 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 $\color{green}{\text{提供与高层的接口}}$ 、 $\color{green}{\text{差错控制}}$ 、 $\color{green}{\text{给帧加序号}}$ 。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无线局域网不使用CSMA/CD而使用CSMA/CA的原因是,无线局域网()。

A.不能同时收发,无法在发送时接收信号

B.不需要在发送过程中进行冲突检测

C.无线信号的广播特性,使得不会出现冲突

D、覆盖范围很小,不进行冲突检测不影响正确性

解析

B

无线局域网不能简单地使用CSMA/CD协议,特别是碰撞检测部分,原因如下:第一,在无线局域网的适配器上,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远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因此若要实现碰撞检测,那么硬件上的花费就会过大;第二,在无线局域网中,并非所有站点都能听见对方,由此引发了隐蔽站和暴露站问题,而“所有站点都能够听见对方”正是实现CSMA/CD协议必备的基础。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MAC地址的封装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B

IEEE 802.11数据帧有4种子类型,分别是IBSS、From AP、To AP和WDS。这里的数据帧F从笔记本电脑发送到接入点(AP),属于To AP子类型。帧地址1是RA (BSSID),地址2是SA,地址3是DA。RA是Receiver Address的缩写,BSSID是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的缩写,SA是Source Address的缩写,DA是Destination Address的缩写。因此地址1是AP的MAC,地址2是H的MAC,地址3是R的MAC,选B。

  • $\color{red}{\text{Q:}}$ 没怎么看懂这个结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关于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广域网和互联网类似,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B.在OSI参考模型层次结构中,广域网和局域网均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C.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广域网和局域网是平等的

D.局域网即以太网,其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

解析

c

广域网不等于互联网。互联网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既可以连接局域网,又可以连接域网),通常使用路由器来连接。广域网是单一的网络,通常使用结点交换机连接各台主机(或路由器),而不使用路由器连接网络。其中结点交换机在单个网络中转发分组,而路由器在多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中转发分组。因此选项A错误。

根据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可知选项B错误

尽管广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大,但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并非包含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广域网中还是在局域网中,主机间在网内进行通信时,都只需使用其物理地址。因此选项C正确。

以太网是局域网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他实现形式还有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数字接口IEEE 802.8)等。其中以太网的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或拓展星形结构。令牌环网的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结构。FDDI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双环结构。因此选项D错误。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协议族的是()。

A.ICMP

B. TCP

C.FTP

D.HDLC

解析

D

TCP/IP协议族主要包括TCP、IP、ICMP、IGMP、ARP、RARP、UDP、DNS、FTP、HTTP等。HDLC是ISO提出的一个面向比特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不属于TCP/IP协议族。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对 PP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具有差错控制能力

B.仅支持IP协议

C.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

D.支持身份验证

解析

B

PPP两端的网络层可以运行不同的网络层协议,但仍然能使用同一个PPP进行通信。因此选项B错误。PPP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纠错功能,它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选项A正确。PPP支持两种认证:一种是PAP,一种是CHAP。相对来说,PAP的认证方式的安全性没有CHAP的高PAP在传输密码时是明文,而CHAP在传输过程中不传输密码,取代密码的是hash(哈希〉值PAP认证通过两次握手实现,而CHAP认证则通过3次握手实现。PAP认证由被叫方提出连接请求,主叫方响应;而CHAP认证则由主叫方发出请求,被叫方回复一个数据报,这个数据报中有主叫方发送的随机哈希值,主叫方在确认无误后发送一个连接成功的数据报连接,因此选项D正确。PPP可用于拨号连接,因此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选项C正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PPP协议中的LCP帧的作用是()。

A.在建立状态阶段协商数据链路协议的选项

B.配置网络层协议

C.检查数据链路层的错误,并通知错误信息

D.安全控制,保护通信双方的数据安全

解析

A

PPP协议帧在默认配置下,地址和控制域总是常量,所以LCP提供了必要的机制,允许双方协商一个选项。在建立状态阶段,LCP协商数据链路协议中的选项,它并不关心这些选项本身,只提供一个协商选择的机制。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局域网交换机实现的主要功能在().

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C.物理层和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解析

A

局域网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能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交换机比集线器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的原因是()。

A.交换机支持多对用户同时通信

B.交换机使用差错控制减少出错率

C.交换机使网络的覆盖范围更大

D.交换机无须设置,使用更方便

解析

8.A

交换机能隔离冲突域,工作在全双工状态,使网络中多对结点同时通信,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这是交换机的优点。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通过交换机连接的一组工作站()。

A.组成一个冲突域,但不是一个广播域

B.组成一个广播域,但不是一个冲突域

C.既是一个冲突域,又是一个广播域

D.既不是冲突域,也不是广播域

解析

10.B

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可以隔离冲突域,但不能隔离广播域,因此本题选B。另外,物理层设备(集线器等)既不能隔离冲突域,也不能隔离广播域;网络层设备(路由器)既可以隔离冲突域,又可以隔离广播域。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对于由交换机连接的10Mb/s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10个用户,则每个用户能够占有的带宽为()。

A. 1Mb/s

B.2Mb/s

C.10Mb/s

D.100Mb/s

解析

13.C

对于普通的10Mb/s 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N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占有的平均带宽只有总带宽的1/N。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时,虽然在每个端口到主机的带宽还是10Mb/s,但由于一个用户在通信时是独占而不是和其他用户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因此每个用户仍然可以得到 10Mb/s 的带宽,这正是交换机的最大优点。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半双工交换机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14.D、A

1)在采用交换机作为连接设备的交换式局域网中,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对相互通信的计算机都能像独占该通信媒体一样,进行无冲突的数据传输。另外,交换机的端口还可设计成支持两种工作模式,即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对于10Mb/s的端口,半双工端口带宽为10Mb/s,而全双工端口带宽为20Mb/s。

2)拥有N对10Mb/s端口的交换机可同时支持N对结点同时进行半双工通信,所以它的总

容量为N×10Mbls,本题中N=24/2=12,因此交换机总容量为120Mb/s。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局域网中,以下()是正确的。

A.局域网中只包含一个冲突域

B.交换机的多个端口可以并行传输

C.交换机可以隔离广播域

D.交换机根据LLC目的地址转发

解析

17.B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其自己的冲突域,所以交换机永远不会因为冲突而丢失帧,A错误。交换机不能隔离广播域,C错误。LLC是逻辑链路控制,它在MAC层上,用于向网络提供一个接口以隐藏各种802网络之间的差异,交换机应是按MAC 地址转发的,D错误。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4年真题 交换机的端口转发,转发表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6真题端口转发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还要转给H2的鸭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网桥与转发表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ch4.网络层


路由器连接的异构网络是指()。

A.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

B.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

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

D.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物理层协议不同

解析

2.C

网络的异构性是指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方式、链路控制协议及不同的数据单元格式和转发机制,这些特点分别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定义。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路由器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

A.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

解析

4.C

路由器是第三层设备,向传输层及以上层次隐藏下层的具体实现,所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之上的协议数据是路由器所不能处理的,因此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本题容易误选B,主要原因是在目前的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是TCP/IP协议族,在网络层用的多是IPv4,所以误认为网络层协议必须相同。而实际上,使用特定的路由器连接IPv4与IPv6网络,就是典型的网络层协议不同而实现互联的例子。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关于路由算法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A.静态路由有时也被称为非自适应的算法

B.静态路由所使用的路由选择一旦启动就不能修改

C.动态路由也称自适应算法,会根据网络的拓扑变化和流量变化改变路由决策

D.动态路由算法需要实时获得网络的状态

解析

2.B

静态路由又称非自适应算法,它不会估计流量和结构来调整其路由决策。但这并不说明路由选择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上用户可以 $\color{green}{\text{随时配置}}$ 路由表。而动态路由也称自适应算法,需要实时获取网络的状态,并根据网络的状态适时地改变路由决策。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关于链路状态协议的描述,()是错误的。

A.仅相邻路由器需要交换各自的路由表

B.全网路由器的拓扑数据库是一致的

C.采用洪泛技术更新链路变化信息

D.具有快速收敛的优点

解析
  1. A

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每个路由器在自己的链路状态变化时,将链路状态信息用洪泛法传送给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送的链路状态信息包括该路由器的相邻路由器及所有相邻链路的状态,选项A错误。链路状态协议具有快速收敛的优点,它能够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立即进行路由的重新计算,并及时向其他路由器发送最新的链路状态信息,使得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表能够尽量保持一致,选项B、C、D正确。

  • $\color{red}{\text{Q:}}$ 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还是有点乱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6年真题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5.B

因为R3检测到网络201.1.2.0/25不可达,因此将到该网络的距离设置为16(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当R2从R3收到路由信息时,因为R3到该网络的距离为16,则R2到该网络也不可达,但此时记录R1可达(由于RIP的特点是“坏消息传得慢”,R1并未收到R3发来的路由信息),R1到该网络的距离为2,再加上从R2到R1距离的1,得R2到该网络的距离为3。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最可能导致路由回路的问题。

A.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某些路由更新数据报被丢弃

B. 由于路由器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当收到一个路由更新信息时,又将该更新信息发回自己发送该路由信息的路由器

C.当一个路由器发现自己的一条直接相邻链路断开时,未能将这个变化报告给其他路由器

D.慢收敛导致路由器接收了无效的路由信息

解析

7.D

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好消息传得快,而坏消息传得慢”,这就导致了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该变化未能及时地被所有路由器知道,而仍然可能在路由器之间进行传递,这就是“慢收敛”现象。慢收敛是导致发生路由回路的根本原因。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8.B

路由选择分为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当发送站与目的站在同一网段内时,就使用直接交付,反之使用间接交付,因此I正确、Ⅱ错误。间接交付的最后一个路由器肯定直接交付,Ⅲ错误。直接交付在同一网段内,因此不涉及路由器,IV正确。

  • $\color{red}{\text{Q:}}$ 明明是「关于路由器交付的说法」,又说不涉及到路由器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未使用CIDR)当一个IP分组进行直接交付时,要求发送方和目的站具有相同的( )。

A.IP地址

B.主机号

C.端口号

D.子网地址

解析

9.D

判断一个IP分组的交付方式是直接交付还是间接交付,路由器需要根据分组的目的IP地址和该路由器接收端口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来进行判断。具体来说,将该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与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如果得到的子网地址相同,那么该分组就采用直接交付方式,否则采用间接交付方式。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关于分层路由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A.采用分层路由后,路由器被划分成区域

B.每个路由器不仅知道如何将分组路由到自己区域的目标地址,而且知道如何路由到其他区域

C.采用分层路由后,可以将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

D.对于大型网络,可能需要多级的分层路由来管理

解析

10.B

采用分层路由后,路由器被划分为区域,每个路由器知道如何将分组路由到自己所在区域内的目标地址,但对于其他区域内的结构毫不知情。当不同的网络相互连接时,可将每个网络当作一个独立的区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网络中的路由器不必知道其他网络的拓扑结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地址中,属于单播地址的是()。

A. 172.31.128.255/18

B.10.255.255.255

C. 192.168.24.59/30

D. 224.105.5.211

解析

13.A

10.255.255.255为A类地址,主机号全1,代表网络广播,为广播地址。192.168.24.59/30为CIDR地址,只有后面2位为主机号,而59用二进制表示为00111011,可知主机号全1,代表网络广播,为广播地址。224.105.5.211为D类组播地址。

  • 不要只看到最后8位是255,就以为是广播地址
  • 事实是C选项主机号全为一,是广播地址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访问因特网的每台主机都需要分配P地址(假定采用默认子网掩码),下列可以分配给主机的P地址是()。

A. 192.46.10.0

B. 110.47.10.0

C. 127.10.10.17

D. 211.60.256.2

解析

15.B

A是C类地址,掩码为255.255.255.0,由此得知A地址的主机号为全0(未使用CIDR),因此不能作为主机地址。C是为 $\color{green}{\text{回环测试}}$ 保留的地址。D是 $\color{green}{\text{语法错误}}$ 的地址,不允许有256。B为A类地址,其网络号是110,主机号是47.10.0。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1统考真题】在子网192.168.4.0/30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192.168.4.3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A. 0

B. 1

C.2

D.4

解析

18.C

首先分析192.168.4.0/30这个网络,主机号只占2位,地址范围为192.168.4.0~192.168.4.3,主机号全1时,即192.168.4.3是广播地址,因此可容纳4-2=2台主机。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把IP网络划分成子网,这样做的好处是()。

A.增加冲突域的大小

B.增加主机的数量

C. 减少广播域的大小

D.增加网络的数量

解析
  1. C

划分子网可以增加子网的数量,子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通过路由器进行,因此自然就减少了广播域的大小。另外,划分子网,由于子网号占据了主机号位,所以会减少主机的数量;划分子网仅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并不增加网络的数量。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98.90.10.0/27,子网掩码固定为255.255.255.224,最多可以分成()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具有()个有效的IP地址。

A. 8,30

B.4,62

C. 16,14

D. 32,6

解析
  1. A

由题可知,主机号有5位,若主机号只占1位,则没有有效的P地址可供分配(排除0和1就没有了),最少2位表示主机号,因此还剩3位可以表示子网号,所以最多可以分成8个子网。而当5位都表示主机数,即只有1个子网时,每个子网最多具有30个有效的P地址(除去了全0和全1)。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0统考真题】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A.32,8

B.32,6

C. 8,32

D. 8,30

解析

21.B

由于该网络的P地址为192.168.5.0/24,网络号为前24位,后8位为子网号+主机号。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第4个字节248转换成二进制为11111000,因此后8位中,前5位用于子网号,在CIDR中可以表示 $2^5$ =32个子网;后3位用于主机号,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可以表示 $2^3$ -2=6台主机地址。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台主机有两个IP地址,一个地址是192.168.11.25,另一个地址可能是().

A. 192.168.11.0

B.192.168.11.26

C. 192.168.13.25

D. 192.168.11.24

解析

22.C

如果一台主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那么说明这台主机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逻辑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刻一个合法的IP地址只能分配给一台主机,否则就会引起IP地址冲突。IP地址192.168.11.25属于C类P地址,所以A、B、D同属于一个逻辑网络,只有C的网络号不同,表明它在不同的逻辑网络。

  • 拥有两个IP属于两个 $\color{green}{\text{不同}}$ 的逻辑网络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一共给4台主机分配了IP地址,其中一台因IP地址分配不当而存在通信故障。这一台主机的P地址是()。

A. 202.3.1.33

B. 202.3.1.65

C. 202.3.1.44

D.202.3.1.55

解析

34.B

在本题的条件下,某主机不能正常通信意味着它的P地址与其他三台主机不在同一个子网。子网掩码255.255.255.224(表明前27位是网络号)可以划分为 $2^3$ =8个子网,其中前3个子网的地址范围为202.3.1.1~30,33~62,6594(全0或全1的不能作为主机地址)。可以看出B选项属于子网202.3.1.64,而其余3项属于子网202.3.1.32。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交换机,子网划分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1. C

从子网掩码可知H1和H2处于同一网段,H3和H4处于同一网段,分别可以进行正常的IP通信,A和D错误。因为R2的E1接口的P地址为192.168.3.254,而H2的默认网关为192.168.3.1,所以H2不能访问Internet,而H4的默认网关为192.168.3.254,所以H4可以正常访问Internet,B错误。由H1、H2、H3和H4的子网掩码可知H1、H2和H3、H4处于不同的网段,需通过路由器才能进行正常的P通信,而这时H1和H2的默认网关为192.168.3.1,但R2的E1接口的IP地址为192.168.3.254,无法进行通信,从而H1不能与H3进行正常的IP通信。C正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7统考真题】下列IP地址中,只能作为IP分组的源P地址但不能作为目的IP地址的是()。

A. 0.0.0.0

B.127.0.0.1

C. 200.10.10.3

D.255.255.255.255

解析

36.A

根据RFC文档描述,0.0.0.0/32可以作为本主机在本网络上的源地址。127.0.0.1是回送地址,以它为目的IP地址的数据将被立即返回本机。200.10.10.3是C类IP地址。255.255.255.255是广播地址。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6统考真题】在题35图中,假设连接R1、R2和R3之间的点对点链路使用地址201.1.3.x/30,当H3访问Web服务器S时,R2转发出去的封装HTTP请求报文的IP分组是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它们分别是()。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A. 192.168.3.251,130.18.10.1

B.192.168.3.251,201.1.3.9

C. 201.1.3.8,130.18.10.1

D. 201.1.3.10,130.18.10.1

解析

37.D

由题意知连接R1、R2和 R3之间的点对点链路使用201.1.3.x/30地址,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R1的一个接口的IP地址为201.1.3.9,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的后8位为0000 1001(由201.1.3.x/30知,IP地址对应的二进制的后两位为主机号,而主机号全为0表示本网络本身,主机号全为1表示本网络的广播地址,不用于源地址或目的IP地址),那么除201.1.3.9外,只有IP地址为201.1.3.10可以作为源IP地址使用(本题为201.1.3.10)。Web服务器的IP地址为130.18.10.1,作为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 注意R2是一个NAT转换,A选项的地址是不允许出现在网络上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NAT转发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40.C

NAT的表项需要管理员添加,这样才能控制一个内网到外网的网络连接。题目中主机发送的分组在NAT表项中找不到(端口80从源端口而非转换端口找),所以服务器不转发该分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主机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5个路由器。请问在此过程中总共使用了()次ARP。

A. 5

B. 6

C. 10

D.11

解析

44.B

主机先使用ARP来查询本网络路由器的地址,然后每个路由器使用ARP来寻找下一跳路由的地址,总共使用了4次ARP从主机A网络的路由器到达主机B网络的路由器。然后,主机B网络的路由器使用ARP找到主机B,所以总共使用了1+4+1=6次ARP。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关于ICMP差错报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对于已经携带ICMP差错报文的分组,不再产生ICMP差错报文

B.对于已经分片的分组,只对第一个分片产生ICMP差错报文

C. PING使用了ICMP差错报文

D.对于组播的分组,不产生ICMP差错报文

解析
  1. C

PING使用了ICMP的询问报文中的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9统考真题】若将101.200.16.0/20划分为5个子网,则可能的最小子网的可分配IP地址数是()。

A. 126

B.254

C. 510

D.1022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red}{\text{Q:}}$ $\color{green}{\text{变长子网划分}}$ 和 $\color{green}{\text{定长子网划分}}$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某网络的一台主机产生了一个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数据部分长度为2000B。该数据报需要经过两个网络到达目的主机,这两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单位(MTU)分别为1500B 和576B。问原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时分成了几个IP小报文?每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

在IP层下面的每种数据链路层都有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输单位(MTU)。1500-20= 1480,2000 -1480= 520,所以原IP数据报经过第一个网络后分成了两个IP小报文,第一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是1480B,第二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是520B。

(除最后一个报片外的)所有报片的有效载荷都是8B的倍数。576-20=556,但556不能被8整除,所以分片时的数据部分最大只能取552。第一个报文经过第2个网络后,1480 -552×2=376<576,变成数据长度分别为552B、552B、376B的3个IP小报文;第2个报文520<552,因此不用分片。因此到达目的主机时,原2000B的数据被分成数据长度分别为552B、552B、376B、520B的4个小报文。

  • $\color{green}{\text{注意:}}$ 注意除了最后一个分片其他分片的数据部分的大小都要是8b的倍数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现有一公司需要创建内部网络,该公司包括工程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和办公室4个部门,每个部门有20~30台计算机。试问:

1)若要将几个部门从网络上分开,如果分配给该公司使用的地址为一个C类地址,网络地址为192.168.161.0,那么如何划分网络?可以将几个部门分开?

2)确定各部门的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并写出分配给每个部门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范围。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green}{\text{注意:}}$ $\color{green}{\text{网络号}}$ 和主机号都不能全0或者全1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默认路由分组的表项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默认路由分组的表项为:0.0.0.0/0
  • 此题允许网络号全为1,或者全为0,但是主机号还是不能全为1或者全为0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LAN与地址划分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green}{\text{注意:}}$ 回头需要重新看一下这里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09年真题,路由表的编写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green}{\text{注意:}}$ 下一跳的IP地址为对面路由器的端口的地址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个IPv4分组到达一个结点时,其首部信息(以十六进制表示)为:0x45 00 00 54 00 03 58 50 20 06 FF FO 7C 4E 03 02 B4 0E OF 02。请回答:

1)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各是什么(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2)该分组数据部分的长度是多少?

3)该分组是否已经分片?如果有分片,那么偏移量是多少?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只要偏移量不为0,都是已经分片了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MAC数据帧和IP数据报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 以太网帧的格式
  • $\color{red}{\text{Q:}}$ 源地址之后,再加上类型所占的位数,不是直接塞IP数据报吗,为什么后面隔了那么多
  • $\color{green}{\text{A:}}$ 802.3帧的格式就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参考文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5年真题,DHCP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路由器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1)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111.123.15.5111.123.15.254;主机2发送的封装 DHCP 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0.0.0.0和255.255.255.255。

2)主机2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封装主机2发往Internet的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00-a1-a1-a1-a1-a1。

3)主机1能访问WWW服务器,但不能访问Internet。由于主机1的子网掩码配置正确而默认网关P地址被错误地配置为111.123.15.2(正确IP地址是111.123.15.1 ),所以主机1可以访问在同一个子网内的 WWW服务器,但当主机1访问Internet时,主机1发出的IP分组会被路由到错误的默认网关(111.123.15.2),从而无法到达目的主机。

  • 交换机并不能路由,所以主机1只能通过广播通信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8年真题,地址划分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还有一个地址分给了端口号
  • 出发的时候不要算错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20真题,NAT表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red}{\text{Q:}}$ 什么时候本地地址写0.0.0.0,什么时候写地址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与IPv4相比,IPv6 ( )。

A.采用32位IP地址

B.增加了头部字段数目

C.不提供QoS保障

D.没有提供校验和字段

解析

2.D

IPv6采用128位地址,所以A错。IPv6减少了头部字段数目,仅包含7个字段,B错。IPv6支持QoS,以满足实时、多媒体通信的需要,C错。由于目前网络传输介质的可靠性较高,出现比特错误的可能性很低,且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有自己的校验,为了效率,IPv6没有校验和字段。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不包括()。

A.交换网络状态或通路信息

B.选择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C.更新路由表

D.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

解析

2.D

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通常包括:获取网络拓扑信息、构建路由表、在网络中更新路由信息、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识别一个网络的无环通路等。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一般是通过其他方式(如 $\color{green}{\text{ARP}}$ )来实现的,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关于RI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RIP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的

B. RIP要求内部路由器将它关于整个AS的路由信息发布出去

C. RIP要求内部路由器向整个AS的路由器发布路由信息

D. RIP要求内部路由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布路由信息

解析
  1. C

RIP规定一个路由器只向相邻路由器发布路由信息,而不像OSPF 那样向整个域洪泛。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关于RIP和OSPF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RIP和OSPF协议都是网络层协议

B.在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时,RIP中的路由器仅向自己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OSPF协议中的路由器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C.在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时,RIP中的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整个路由表,OSPF 协议中的路由器发送的信息只是路由表的一部分

D. RIP 的路由器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OSPF 协议的任何一个路由器都知道自己所在区域的拓扑结构

解析
  1. A

RIP是应用层协议,它使用UDP传送数据,OSPF 才是网络层协议。A错误。

  • 注意一下,D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RIP 的路由器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OSPF 协议的任何一个路由器都知道自己所在区域的拓扑结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OSPF 协议使用()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A. Hello

B. Keepalive

c. SPF (最短路径优先)

D. LSU(链路状态更新)

解析
  1. A

此题属于记忆性题目,OSPF协议使用Hello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BGP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是()。

A.到达某个网络所经过的路径

B.到达某个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

C.到达某个网络的链路状态摘要信息

D.到达某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及下一跳路由器

解析
  1. A

由于BGP仅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寻找一条最佳路由,因此D选项错误。BGP交换的路由信息是到达某个目的网络所要经过的各个自治系统序列而不仅仅是下一跳,因此A正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RIP使用UDP,OSPF使用IP,而BGP使用TCP。这样做有何优点?为什么RIP周期性地和邻站交换路由信息而BGP却不这样做?
解析

RIP处于UDP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信息都封装在UDP的数据报中;OSPF 的位置位于网络层,由于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大,因此应使报文的长度尽量短,因此采用IP;BGP要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由于 $\color{green}{\text{网络环境复杂}}$ , $\color{green}{\text{需要保证可靠的传输}}$ ,所以选择TCP。

内部网关协议主要设法使数据报在一个自治系统中尽可能有效地从源站传送到目的站,在个自治系统内部并不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策略,然而BGP使用的环境却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因特网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非常困难;第二,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不现实的;第三,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由于上述情况,BGP只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寻找一条最佳路由,所以BGP不需要像RIP那样周期性地和邻站交换路由信息。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3年真题,网络聚合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第一题调转一下顺序就能聚合了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4年真题,同样可以使用路由聚合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注意经过一跳TTL减1
  • $\color{red}{\text{Q:}}$ 为什么prefix是“0.0.0.0/0”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设计组播路由时,为了避免路由环路,()。

A.采用了水平分割技术

B.构造组播转发树

C.采用了IGMP

D.通过生存时间( TTL)字段

解析

2.B

由于树具有不存在环路的特性,因此构造一个组播转发树,通过该转发树既能将主播分组传送到组内的每台主机,又能避免环路〔见图4.10(b)]。 $\color{green}{\text{水平分割}}$ 用于避免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的 $\color{green}{\text{无穷计数}}$ 问题。 $\color{green}{\text{TTL字段}}$ 用于防止IP分组由于环路而在网络中 $\color{green}{\text{无限循环}}$ 。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关于移动IP基本工作原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移动IP的基本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代理发现、注册、分组路由与注销4个阶段

B.结点在使用移动IP进行通信时,归属代理和外部代理之间需要建立一条隧道

C.移动结点到达新的网络后,通过注册过程把自己新的可达信息通知外部代理

D.移动IP的分组路由可以分为单播、广播与组播

解析

1.C

选项C把移动结点新的可达信息(转交地址)通知归属代理。这样,归属代理就可将发往移动结点的分组通过隧道转到转交地址(外部代理),再由外部代理交付给移动结点。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如果一台主机的P地址为160.80.40.20/16,那么当它移动到了另一个不属于160.80/16子网的网络中时,它将()。

A.可以直接接收和直接发送分组,没有任何影响

B.既不可以直接接收分组,也不可以直接发送分组

C.不可以直接发送分组,但可以直接接收分组

D.可以直接发送分组,但不可以直接接收分组

解析

4.B

因为所有路由器都是按照子网来安排路由器的,因此所有发往主机 160.80.40.20/16的分组都会被发送到160.80/16子网中,当主机离开了这个子网时,自然就不能直接接收和直接发送分组,但可以通过转交地址来间接接收和发送分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路由表的分组转发部分由()组成。

A.交换结构

B.输入端口

C.输出端口

D.以上都是

解析

9.D

分组转发部分包括3部分:①交换结构,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将某个输入端口进入的分组从一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出去。②输入端口,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处理模块。③输出端口,负责从交换结构接收分组,再将其发送到路由器外面的线路上。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路由器的路由选择部分包括().

A.路由选择处理机

B.路由选择协议

C.路由表

D.以上都是

解析

10.D

路由器的路由选择部分包括3部分:①路由选择处理机,它根据所选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路由表,同时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②路由选择协议,用来更新路由表的算法。③路由表,它是根据路由算法得出的,一般包括从目的网络到下一跳的映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1真题,路由聚合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不要看错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2统考真题】下列关于IP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不可靠的网路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描述IP数据报发送的过程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试简述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和转发功能。
解析

转发即当一个分组到达时所采取的动作。在路由器中,每个分组到达时对它进行处理,它在路由表中查找分组所对应的输出线路。通过查得的结果,将分组发送到正确的线路上。

路由算法是网络层软件的一部分,它负责确定一个进来的分组应该被传送到哪条输出线路上。路由算法负责填充和更新路由表,转发功能则根据路由表的内容来确定当每个分组到来时应该采取什么动作(如从哪个端口转发出去)。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9年真题,端口编址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端口编址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ch5.传输层


下列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解析

1.D

$\color{red}{\text{通信子网}}$ 包括 $\color{green}{\text{数据层}}$ 、 $\color{green}{\text{数据链路层}}$ 和 $\color{green}{\text{网络层}}$ ,主要负责数据通信。资源子网OSI参考模型的上三层中,传输层承上启下,传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如网络拓扑、路由协议等)。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关于传输层的面向连接服务的特性是().

A.不保证可靠和顺序交付

B.不保证可靠但保证顺序交付

C.保证可靠但不保证顺序交付

D.保证可靠和顺序交付

解析

4.D

面向连接服务是指通信双方在进行通信之前,要先建立一个完整的连接,在通信过程中,整个连接一直可以被实时地监控和管理。通信完毕后释放连接。面向连接的服务可以保证数据的 $\color{green}{\text{可靠}}$ 和 $\color{green}{\text{顺序交付}}$ 。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TCP/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

A.操作连接

B.点到点连接

C.控制连接

D.端到端连接

解析

5.D

TCP/IP模型中,网络层及其以下各层所构成的通信子网负责主机到主机或点到点的通信,而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源主机进程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一般来说, $\color{red}{\text{端到端}}$ 通信是由一段段的 $\color{green}{\text{点到点}}$ 信道构成的,端到端协议建立在点到点协议之上(正如TCP建立在IP之上),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手段。所以选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关于UDP校验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UDP的校验和功能不是必需的,可以不使用

B.如果UDP校验和计算结果为0,那么在校验和字段填充О

C. UDP校验和字段的计算包括一个伪首部、UDP首部和携带的用户数据

D. UDP校验和的计算方法是二进制反码运算求和再取反

解析

6.D

UDP是不可靠的,所以没有数据的按序投递,排除A;UDP只在P的数据报服务上增加很少的一点功能,即复用和分用功能及差错检测功能,排除B;显然UDP没有流量控制,排除C;UDP是传输层的无连接协议,答案为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网络应用中,()不适合使用UDP协议。

A.客户机/服务器领域

B.远程调用

C.实时多媒体应用

D.远程登录

解析

10.D

UDP的特点是开销小,时间性能好且易于实现。在客户/服务器中,它们之间的请求都很短使用UDP不仅编码简单,而且只需要很少的消息;远程调用使用UDP的理由和客户/服务器模型一样;对于实时多媒体应用,需要保证数据及时传送,而比例不大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所以使用UDP也是合适的,而且使用UDP协议可以实现多播,给多个客户端服务;而远程登录需要依靠一个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可靠连接,使用UDP是不合适的。

  • 注意:是不适合UDP协议的应用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4统考真题】主机甲和乙建立了TCP连接,甲始终以MSS=1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并一直有数据发送;乙每收到一个数据段都会发出一个接收窗口为10KB的确认段。若甲在t时刻发生超时的时候拥塞窗口为8KB,则从t时刻起,不再发生超时的情况下,经过10个RTT后,甲的发送窗口是( )。

A. 10KB

B.12KB

C.14KB

D.15KB

解析

4.A

当t时刻发生超时时,把ssthresh 设为8的一半,即4,把拥塞窗口设为1KB。然后经历10个RTT后,拥塞窗口的大小依次为2、4、5、6、7、8、9、10、11、12,而发送窗口取当时的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的最小值,接收窗口始终为10KB,所以此时的发送窗口为10KB,选A。

实际上该题接收窗口一直为10KB,可知不管何时,发送窗口 $\color{green}{\text{一定小于等于}}$ 10KB,选项中只有A选项满足条件,可直接得出选A。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以下关于TCP报头格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报头长度为20~60B,其中固定部分为20B

B.端口号字段依次表示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C.报头长度总是4的倍数个字节

D. TCP校验和伪首部中IP分组头的协议字段为17

解析

6.D

TCP伪首部与UDP伪首部一样,包括IP分组首部的一部分。IP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用于指明上层协议是TCP还是UDP。17代表UDP,6代表TCP,所以D错误。对于A选项,由于数据偏移字段的单位是4B,也就是说当偏移取最大时TCP首部长度为15×4=60B。由于使用填充,所以长度总是4B的倍数,C正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采用TCP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值由1000变为2000,那么发送端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

A. 2000个TCP报文段

B.2000B

C. 1000B

D.1000个TCP报文段

解析

7.B

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在ACK应答信息中,TCP在接收端用ACK加上接收方允许接收数据范围的最大值回送给发送方,发送方把这个最大值当作发送窗口值,表明发送端在未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最大字节数,即2000B。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TCP采用了对()确认的机制。

A.报文段

B.分组

C.字节

D.比特

解析
  1. A

TCP是面向字节的。对每个字节进行编号,但并不是接收到每个字节都要发回确认,而是在发送一个报文段的字节后才发回一个确认,所以TCP采用的是对报文段的确认机制。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滑动窗口的作用是().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

C.路由控制

D.差错控制

解析
  1. A

TCP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TCP中滑动窗口的值设置太大,对主机的影响是()。

A.由于传送的数据过多而使路由器变得拥挤,主机可能丢失分组

B.产生过多的ACK

C.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加快

D.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变慢

解析

14.A

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其窗口尺寸的设置很重要,如果滑动窗口值设置得太小,那么会产生过多的ACK(因为窗口大可以累计确认,因此会有更少的ACK);如果设置得太大,那么又会由于传送的数据过多而使路由器变得拥挤,导致主机可能丢失分组。

  • 速度是由性能决定的,不会因为任务而变快变慢,是 $\color{green}{\text{延迟,处理时间}}$ 会增加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A和B建立TCP连接,MSS为 1KB。某时,慢开始门限值为2KB,A的拥塞窗口为4KB,在接下来的一个RTT内,A向B发送了4KB的数据(TCP的数据部分),并且得到了B的确认,确认报文中的窗口字段的值为2KB。在下一个RTT 中,A最多能向B发送()数据。

A.2KB

B.8KB

C.5KB

D. 4KB

解析

24.A

本题中出现了拥塞窗口和接收端窗口,因此发送窗口是两者中的最小值。先看拥塞窗口,由于慢开始门限值为2KB,第一个RTT 中A拥塞窗口为4KB,按照拥塞避免算法,收到B的确认报文后,拥塞窗口增长为5KB。再看接收端窗口,B通过确认报文中窗口字段向A通知接收端窗口,那么接收端窗口为2KB。因此在下一次发送数据时,A的发送窗口应为 2KB,即一个 RTT内最多发送2KB。所以A正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如果主机1的进程以端口x和主机2的端口y建立了一条TCP连接,这时如果希望再在这两个端口间建立一个TCP连接,那么会()。

A.建立失败,不影响先建立连接的传输

B.建立成功,且两个连接都可以正常传输

C.建立成功,先建立的连接被断开

D.建立失败,两个连接都被断开

解析

32.A

一条连接使用它们的套接字来表示,因此(1,x)-(2,y)是在两个端口之间唯一可能的连接。而后建立的连接会被阻止,所以还有可能接收到数据。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5统考真题】主机甲和主机乙新建一个TCP连接,甲的拥塞控制初始阈值为32KB,甲向乙始终以MSS = 1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并一直有数据发送;乙为该连接分配16KB接收缓存,并对每个数据段进行确认,忽略段传输延迟。若乙收到的数据全部存入缓存,不被取走,则甲从连接建立成功时刻起,未出现发送超时的情况下,经过4个RTT后,甲的发送窗口是()。

A. 1KB

B.8KB

C.16KB

D.32KB

解析
  1. A

发送窗口的上限值= min{接收窗口,拥塞窗口}。4个RTT后,乙收到的数据全部存入缓存,不被取走,接收窗口只剩下1KB (16-1-2-4-8=1)缓存,使得甲的发送窗口为1KB。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20统考真题】若主机甲与主机乙已建立一条TCP连接,最大段长(MSS)为 1KB,往返时间(RTT )为2ms,则在不出现拥塞的前提下,拥塞窗口从8KB增长到32KB所需的最长时间是()。

A. 4ms

B. 8ms

C.24ms

D. 48ms

解析
  1. $\color{red}{\text{D}}$

由于慢开始门限ssthresh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了求拥塞窗口从8KB增长到32KB所需的最长时间,可以假定慢开始门限小于等于8KB,只要不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都是加法增大,每经历一个传输轮次(RTT),拥塞窗口逐次加1,因此所需的最长时间为(32-8)×2ms = 48ms。

  • 原书的选项是选C,答案解析实际上应该选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20统考真题】若主机甲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时,发送的SYN段中的序号为1000,在断开连接时,甲发送给乙的FIN 段中的序号为5001,则在无任何重传的情况下,甲向乙已经发送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

A. 4002

B.4001

C.4000

D.3999

解析
  1. C

甲与乙建立TCP连接时发送的SYN段中的序号为1000,则在数据传输阶段所用起始序号为1001,在断开连接时,甲发送给乙的FIN段中的序号为5001,在无任何重传的情况下,甲向乙已经发送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5001-1001= 4000。

  • 发送的字节序列为1001到5000,包含1001和5000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已知当前TCP连接的RTT值为35ms,连续收到3个确认报文段,它们比相应的数据报文段的发送时间滞后了27ms、30ms与 21ms。设 α=0.2。计算第三个确认报文段到达后的新的RTT估计值。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rtt的估算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网络允许的最大报文段的长度为128B,序号用8位表示,报文段在网络中的寿命为30s.求每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高数据率。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red}{\text{Q:}}$ 没怎么看懂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一个TCP连接中,信道带宽为1Gb/s,发送窗口固定为65535B,端到端时延为20ms。可以取得的最大吞吐率是多少?线路效率是多少?(发送时延忽略不计,TCP及其下层协议首部长度忽略不计,最大吞吐率 =一个RTT传输的有效数据/一个RTT的时间。)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red}{\text{Q:}}$ 没怎么看懂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考虑在一条具有10ms来回路程时间的线路上采用慢启动拥塞控制而不发生网络拥塞情况下的效应,接收窗口为24KB,且最大段长为2KB。那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发送第一个完全窗口?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注意:MSS此时为2kb,也就是启动的时候就是2KB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假定TCP报文段载荷是1500B,最大分组存活时间是120s,那么要使得TCP报文段的序列号不会循环回来而重叠,线路允许的最快速度是多大?(不考虑帧长限制。)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color{red}{\text{Q:}}$ 没怎么看懂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个TCP连接使用256kb/s的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ms。经测试发现吞吐率只有128kb/s。问窗口是多少﹖忽略PDU封装的协议开销及接收方应答分组的发送时间(假定应答分组长度很小)。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2真题,IP分组与TCP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6年,拓扑结构,TCP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ch6.应用层


域名系统( DNS)的组成不包括()。

A.域名空间

B.分布式数据库

C.域名服务器

D.从内部IP地址到外部IP地址的翻译程序

解析

4.D

DNS提供从域名到P地址或从IP地址到域名的映射服务,从内部IP地址到外部IP地址的映射是由 $\color{green}{\text{NAT}}$ 实现的,用于缓解IPv4地址紧缺的问题,与域名系统无关。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6统考真题】假设所有域名服务器均采用迭代查询方式进行域名解析。当主机访问规范域名为www.abc.xyz.com的网站时,本地域名服务器在完成该域名解析的过程中,可能发出DNS查询的最少和最多次数分别是()。

A. 0,3

B. 1,3

C.0,4

D. 1,4

解析

9.C

最少情况:当本机 DNS高速缓存中有该域名的DNS信息时,不需要查询任何域名服务器,最少发出О次DNS查询。最多情况:因为均采用迭代查询方式,在最坏情况下,本地域名服务器需要依次迭代地向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com)、权限域名服务器(xyz.com)、权限域名服务器(abc.xyz.com)发出 DNS查询请求,因此最多发出4次DNS查询。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DNS域名查询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12.D

题中RTT均为局域网内主机(主机H、本地域名服务器)访问Internet上各服务器的往返时间,且忽略其他时延,因此主机H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时延忽略不计。最短时间:本地主机中有该域名到P地址对应的记录,因此不需要DNS查询时延,直接和www.abc.com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再进行资源访问,TCP连接建立需要1个RTT,接着发送访问请求并收到服务器资源响应需要1个RTT,共计2个RTT,即20ms;最长时间:本地主机递归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延时忽略),本地服务器依次迭代查询根域名服务器、com 顶级域名服务器、abc.com域名服务器,共3个RTT,查询到IP地址后,将该映射返回给主机H,主机H和 www.abc.com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再进行资源访问,共2个RTT,因此最长时间需要3+2=5个RTT,即 50ms。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文件传输协议( FTP)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A.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但不允许指明文件的格式

B.不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但允许指明文件的格式

C.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

D.不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

解析
  1. C

FTP提供交互式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一个 FTP用户发送了一个LIST命令来获取服务器的文件列表,这时服务器应该通过()端口来传输该列表。

A. 21

B.20

C.22

D. 19

解析

7.B

FTP中数据连接的端口是20,而文件的列表是通过 $\color{green}{\text{数据连接}}$ 来传输的。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下列关于POP3协议的说法,()是错误的。

A.由客户端而非服务器选择接收后是否将邮件保存在服务器上

B.登录到服务器后,发送的密码是加密的

C.协议是基于ASCII码的,不能发送二进制数据

D.一个账号在服务器上只能有一个邮件接收目录

解析

9.B

POP3协议在传输层是使用明文来传输密码的,并不对密码进行加密。所以B选项错误。POP3协议基于ASCII码,如果要传输非ACSII 码的数据,那么要使用MIME 将数据转换成ASCII码形式。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在如下条件下,计算使用非持续方式和持续方式请求一个Web页面所需的时间:

1)测试的RTT的平均值为150ms,一个gif对象的平均发送时延为35ms。

2)一个 Web页面中有10幅gif图片,Web页面的基本HTML文件、HTTP请求报文TCP握手报文大小忽略不计。

3)TCP三次握手的第三步中捎带一个HTTP请求。

4)使用非流水线方式。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两个rtt完成连接建立和传送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5年真题,持续连接与非持续链接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12.C

Connection:连接方式,Close表明为非持续连接方式,keep-alive表示持续连接方式。Cookie值由服务器产生,HTTP请求报文中有Cookie报头表示曾经访问过www.test.edu.cn服务器。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

2011年真题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解析
图片详情找不到图片(Image not found)
  • 注意这里的一个请求响应是一个RTT($\color{red}{\text{Q:}}$ 为什么不用算连接建立:应该是理解为不存在?)
题目tag详情
总结
题型错因教训视频讲解
nan